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试解黄河流域缺水之困

黄河有水,但又缺水,黄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仍在国际认定的极度缺水标准之下。长久以来,水资源短缺制约着黄河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当前黄河流域治理的主要目标任务。近日,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七次会议在山西运城召开,核心议题就是“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这项人均数据在黄河流域只有473,联合国认定的极度缺水标准为人均500立方米。

  开源节流,刻不容缓。在推进水资源跨区域和区域内调配的同时,又要不断提升节水技术能力。

  四水四定,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是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刚性约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要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近年来,沿黄九省(区)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工程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内蒙古政协相关负责人说,当地聚焦河套灌区秋浇用水量大这一难题,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治区农科院等单位成立农业节水专项攻关课题组,连续两年在河套地区4个重点旗县,从灌溉方法、配套农艺、品种调整等三个方面开展秋浇春汇节水技术试验。

  在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方面,山西突出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全面推动节水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和废水循环利用等,成功创建63家省级节水型企业、5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2家国家“水效领跑者”。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9.5立方米,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出台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制定出台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管理、用水定额管理等系列管理制度和节水激励政策若干措施。从2023年起,将每年3月22日至4月22日确定为全省“节水宣传月”,累计评估省级节水教育实践基地38家,扩大了节水宣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介绍,黄河流域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从420立方米下降到28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也大幅减少,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域内68%的县域建成节水型社会、66%的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

  黄河流域内有多个农产品主产区,也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还是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关键区域,但是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供需矛盾亟待破解。

  针对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业内人士建议:

  其一,要大力推动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甘肃、宁夏、陕西等省份与会人士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配置“四横三纵”总体格局中重要一纵,是解决黄河“水少”的战略举措,要加快规划论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黄河流域增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省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位于晋陕交界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已开工建设,是黄河流域水利枢纽新标杆,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受水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将沿黄高扬程提黄灌区改变为自流灌区,可大幅度降低灌溉提水成本,有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建议同步考虑、提前谋划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其纳入国家“十五五”水利规划。

  其二,加大科技对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力度。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大产学研用结合力度,针对沿黄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控水与保粮等突出问题上予以研究突破;在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单产提升工程、国家节水增粮推进县等节水相关项目上给予沿黄省(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加快推进高耗水行业、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改造,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开展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大力推广高效循环用水技术。减少城镇用水损耗,实施城乡供水管网基础设施改造,完善节水器具推广补贴政策,持续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专项行动,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其三,因时因地调整用水指标分配比例。青海、陕西、宁夏、河南、甘肃等多个省份建议以调整“八七”分水方案为契机,对黄河耗水指标在干支流和不同工程间适当进行调整,统筹分配给黄河上、中游缺水地区使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必须的水资源支撑。

  其四,推进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在黄河流域的紧密合作,围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目标,加强科研合作,形成共识,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推动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记者 王皓)